耶鲁大学教授:高校应制定学生精神健康强制监测措施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12月22日报道,玛尼怀特是美国耶鲁大学医学与公共健康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精神病理学科及慢性病流行疾病学科。她曾于2011年9月至2015年6月担任耶鲁中心“焦虑及情绪失控”研究组的负责人,也正因此有更多机会与学生建立更多联系。
去年1月,耶鲁大学一位本科学生在社交网络平台(Facebook)发布了自杀消息并最终自尽。在这条推文里,这 位学生表示了她的焦虑及挫败感,她害怕被学校开除。
玛尼怀特表示这件事情让人觉得揪心却又并不是个例。自杀事件在大学生之中似乎并不少见。美国有将近一半 的成年人曾遭遇情绪失控,1/5的大学生正在或即将遇到各种精神上的困扰及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玛尼怀特认为学校必须采取一种专注于早期认知及治疗方法的公众健康保护体系,提前预 知到学生是否正处在情绪失控及心理健康问题的边缘。
玛尼怀特认为,学校是最容易让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的地方,由于学生离开家人的照顾及各种学业压力,学生也许常常会出现酗酒、营养不良、睡眠质量低下及持 续精神紧张等问题。 而耶鲁大学的学生也普遍认为学校的心理健康维护体系非常落后,学生通常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或许才有机会与 治疗室见面,这类问题并不仅仅出现在耶鲁大学,在美国其他高校也很常见。
玛尼怀特指出,现如今有很多种有效的方式可以监测学生的心理状况。很多高校提供监测项目,针对监测到的 情况做出适宜的治疗方案。而在最初的时候发现问题并对学生心理问题做出辅助及解决,就可避免情况愈演愈烈。比如,针对学生饮食不规律的“学校干预项目”就可识别出其体重关注度,从而提供线上“治疗”方案, 保证其实现体型的优美及健康的饮食习惯。同样类似的监测干预类项目也正被积极的用于治疗学生情绪失控及 焦虑等心理问题。
耶鲁大学学生也十分积极的参与到各类健康讨论的研究中,然而也有人认为监测系统或许会侵犯个人隐私,玛 尼怀特却表示强制监测项目只是针对学生遇到的各种精神及健康问题,目的只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实现心理及 身体上的健康状态。
声明: 本文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观点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