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ISA艺术导师说丨建筑设计要求更高的成绩、更强的专业性,只为成就与众不同的你
09-22 09:12
发布于广东
每座城市都有着一两座标志性建筑,它们是城市的名片和象征。19届杭州亚运会体育主场馆“莲花碗”引爆网络,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新地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杭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又称“大莲花”,设计灵感来自于杭州西湖中的荷花,这个设计不仅融入了中国传统元素,还结合了钱塘江水的动态和杭州丝绸的纹理与纺织体系,大莲花的建造展现了中国现代建筑的创新和实力。
建筑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允许建筑师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融入到建筑物中。每座建筑都代表了建筑师的独特视角和风格,这使建筑作品成为艺术的表达方式。选择建筑设计专业也是因为对其独特魅力的深刻认识。
“教育和教学经历使我深感现代的建筑设计与我们印象中的刻板形象相差甚远。我希望把我的看法和设计思维教给学生,让她们打破对建筑的常规看法和恐惧。”
--杨盈桦
✦
导师介绍
✦
杨盈桦
荔湾爱莎国际视觉艺术高中课程
3D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老师
-广东省建筑设计院机场研究设计院
-RoFaDesignStudio主理人
【毕业院校】
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学院
【授课风格】
实地考察,与环境互动
底层逻辑是回归到设计本身
找到设计的组层元素
锻炼讲故事的能力与共鸣感

*图片由杨盈桦老师提供
深究下去会有更多
更有趣的发展空间
01
我从小就比较喜欢做手工立体的东西,在foundation的时候也尝试过其他专业,但最后通过摸索还是觉得建筑设计更加适合自己。
在zaha hadid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我偶然了解到广州歌剧院的现代建筑风格,在这之后,我发现建筑的魅力超乎了我的想象。

广州歌剧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建筑除了我们理解的功能性之外,还可以赋予情感、文化、思考等内容,这让我觉得此专业深究下去会有更多更有趣的发展空间。
选择出国学习艺术

我身边有一些学姐在国外学习艺术,她们的作品让我觉得比国内的传统绘画形式要更加有趣,更适合我的性格,所以选择了出国学习艺术。

英国街道
*图片来源于unsplash网站
在国外学习生活中,获得的最重要的收获之一是建立了一个互相帮助的伙伴网络。其次我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参观国外各个领域的设计师的展览,从中汲取了宝贵的见识。
这一系列经历不仅大幅的提升了我自己的艺术积累,同时这些经历也在后来转化为我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
我选择在英国学习的原因之一,是就读期间去欧洲其他国家十分方便,这能让我拥有了更多的去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艺术的机会,并进一步增强了我的艺术素养。
国外院校教育的不同在于

我在接受英国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国内外教育观念的不同。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如UAL的专业课程,我们在presentation的时候不是跟老师一对一,而是需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演讲,这样也能听到不同人的不同意见。我很喜欢国外课堂授课方式,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演讲能力,另一方面在present的过程中也能更清楚自己项目的逻辑。
第二个不同的点是,我们的选修课有一门是材料研究,这个课不单单是针对建筑空间这个专业,而是通过对不同行业材料(旧材料或新材料)的调研进行记录和学习,并应用在项目作品里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我们传统建筑行业只考虑通用材料、结构等进行成本控制不同,西方的教育则是希望我们通过对材料的研发和设计为未来的建筑发展进行铺垫,这个理念非常的前卫。
后来我也不断将国外的授课和思维方式代入到教学当中,取缔应试教育的直接灌输知识,通过启发式教育去影响学生自主思考和勇敢表达!
我的艺术创作秘诀
02
艺术学习与创作瓶颈

大多人在创作中都会遇到瓶颈,我也不例外。很多时候我的创作过程都容易停留在一个舒适区,导致项目的切入点会重复或者雷同。

*图片来源于unsplash网站
所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会不停的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细节,每一个有趣的瞬间都把他们记录下来和思考如何转化到我的概念里。
这里有一个小方法就是在学术和实践中寻找创作灵感,首先是去实地调研,从环境、背景、人等入手进行思维发散,再然后上Pinterest进行下一步的灵感拓展。后面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启发学生创作,帮助他们找到灵感。


*图片来源于Pinterest网站
我欣赏的艺术作品

我最欣赏的设计师是zaha hadid,她的设计是力量和柔软结合的,曲线的应用在她手里会变成一个艺术品,而同时又可以在功能上起到作用。

*图片来源于zaha hadid官网
下面再跟大家分享一个作品设计,这是大三那年和Heathrow Express的一个合作比赛项目,题目叫MIND THE GAP。
因为展台与列车之间的间距参差不齐,有一段车厢位置的空隙特别大,每年出事故的频率非常频繁,所以需要一个空间设计来对其进行改造升级。

*图片来源于英国伦艺切尔西学院官网
「 这个作品的设计理念是利用人踩在泡泡纸上产生的爆破感,通过泡泡不同的密度和大小让人们的体感不断增强,从而令旅客关注到自己脚下的路面。」
在我的课堂上,我还有更多分享的设计案例,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启发和灵感。
在艺术教育中
“挖掘”很重要!
03
从一个艺术创作者到专业老师的角色转变过程中,我觉得最大的转变是心态的变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了老师后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

作为艺术创作者,我只需表达我内心所想,只要能够达到学校的要求或者我的自我标准就足够了。然而,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职责则更加复杂。不仅要确保学生理解到知识,还需要确保学生理解并能够自主思考,甚至在后期,他们可以与我进行直接辩论。因此,教师这个角色的责任非常重大。
这种责任和压力不断激励着我不断学习,与学生共同成长。后来,我发现这正是我最快乐的事情之一!当我看到学生获得了入学通知时,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因为我知道他们在我的教导下取得了进步。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不同的学生,如何因材施教

面对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学生,首先我会让学生先把所有表达手法都轮着试一遍,比如:手绘(插画形式/专业形式)、模型制作、拼贴、电子绘图等。然后,根据他们自己熟练掌握的技巧,我会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更注重挖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和叙事能力。这意味着我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帮助他们提高叙述和表达的能力。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每位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更好的学术成就。

最后,我想给看到这里的同学一些鼓励:建筑空间是一门非常有趣、有发展前途的专业,当你踏进这个门你就会发现建筑空间的另一个世界。不要被“建筑”两个字吓到,更高的文化成绩要求、更强的专业性只是为了展示你的与众不同!
导师小建议Tips——
最近关于AI对艺术界“冲击”的信息量非常庞大,对建筑空间这个领域来说,AI可以辅助学生进行概念模型的产出,但千万不能依赖于此。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使用AI技术之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前期调研,其中包括空间的动线、与人的互动形式、材质的探索等。在此基础上再加入AI技术,这才有助于你的建筑模型更快更直观的进行展示,注意不要本末倒置,因小失大!
荔湾爱莎学校

国际视觉艺术高中课程
爱莎文华国际课程学院艺术中心(后称‘爱莎文华艺术中心’)隶属于爱莎国际教育集团专为致力于走国际艺术升学路径的孩子设计。在爱莎文华艺术中心的优质资源支持下,爱莎荔湾在高中学段特别推出荔湾爱莎学校国际视觉艺术高中课程(G9-G12),旨在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以及国际竞争力的艺术家、设计师。课程采用小班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创意能力、思辨能力、动手能力,进而无缝衔接英美艺术类的高等学府。
声明: 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