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YP家长养成记——打造共情的学习者社区
11月22日是一个天高气爽的周五,中大附外的校园在这一天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学生”,他们就是来自我们MYP学习者社区的50多位家长。
“孩子们的探究课堂是什么样子的?”
“学习者社区包涵什么样的深意?”
“孩子们口口声声提到的十大培养目标,
到底是哪十种优秀的品质?”
“社区设计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新名词?”
带着这样的问题,家长们齐聚GIMSH,参与了三个不同主题的工作坊,并与学术副校长韩秀明女士率领的优秀教师团队共商教育。
首先,学术副校长韩秀明女士向大家介绍了本次家长工作坊的目的和意义,并强调本次工作坊中家长们会近距离感受探究课堂的全貌与魅力,在热情的欢迎致辞后,家长们在工作坊导师的引领下移步不同的分会场进行相关学习。







学习者社区
学习者社区工作坊的家长们真正体现了具备内驱力的学习者特质,他们潜心研讨、深度钻研、高效组织以展示最佳的学习成果。
张文雯老师利用“疑-寻-示-悟-行”的探究循环组织课堂,家长们对三个选题进行了深入探讨:1. 什么是学习者社区?2.学习者社区的建设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帮助?3. 我们如何建设优秀的学习者社区?张老师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不同方式启发家长学习者们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各组的家长都很好地展现出IB所提倡的ATL学习方法:交流、社交、思考、研究和自我管理技能。

十大培养目标
培训开始,金燕燕老师首先邀请家长参与制定了本次工作坊公约,从而为积极、参与、探究的课堂氛围打下了基础。随后,金老师与家长们共同探讨了一个合格的IBMYP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即IB要求的十大特质:积极探究、知识渊博、勤于思考、善于交流、坚持原则、胸襟开阔、懂得关爱、勇于尝试、全面发展、及时反思。


通过本次学习,家长们不仅了解了十大培养目标,同时也纷纷表示在家中也会以IB十大培养目标来要求和培育孩子。



社区设计
中大附外的社区设计手册上有这样两句话:
社区设计工作坊的刘小君老师说,我们通过MYP社区设计,来培养孩子的服务精神以及国际情怀,正如IB使命宣言所倡导的,他们“为开创更美好、更和平的世界贡献力量。”
在设区设计工作坊上,CP协调员刘小君老师邀请家长尝试设计一个简单的社区设计方案,这些“大”学生们积极出谋划策,提出了“垃圾分类”、“爱国主义教育”、“传播传统文化”、 “运动之于青少年健康”四大主题,家长们一一分享了富有见解的活动方案。接着,他们观摩了社区设计手册和学生的进展成果,一致认为这一项目为孩子探索自己的权利和责任提供了很好的舞台,培养了他们服务社会的意识。家长们主动建言献策,并提出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到孩子的社区设计中来,陪伴与见证他们的成长。



接下来的家长展示环节,50多位“大”学生们,合作呈现了在工作坊中学到的知识,“自评,他评,以及韩校点评”三个环节中,热情的家长们不仅高度认同今天三个工作坊的意义,赞赏了三位老师让家长们体验的“探究课堂”,也真诚的分享了自己的教育感悟,把本次家长工作坊推到一个真正共情、共鸣的学习者社区共建环节。
705班莫骐泽妈妈分享了自己观察、参与骐泽成长,并阅读教育书籍《你的13、14岁孩子》《人生设计在童年》的思考与感悟;当家长提出关注与鼓励内向孩子时,金燕燕老师分享了多元智能理论与差异化策略。杨盛楠老师则分享了自己教师职业生涯中难忘的故事;706班袁浩铭爸爸更从宏观的角度结合全球背景,谈到了孩子的祖国认同与爱国情感教育;702班家委李捷森妈妈,703班家委费兰城妈妈都表示,中大附外家委会将密切与学校沟通合作,全力支持孩子的发展与学校的教育。



最后,韩秀明校长对各位家长的到来再次表示感谢。她以“激发能动性,共建学习社区”倡导家长:发挥主人翁的角色与学校知彼解己,多互动,从而减少焦虑,增加信任,不断内化与践行IB十大品质,成为孩子的Role model,希望家长们在中大附外学习者社区的建设中,充分发挥选择权、发言权、主导权,家校共同参与、共同合作才能真正助力孩子的成长与未来。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纪伯伦《论孩子》
校园参观:12月8日、14日
学校地址:广州市黄埔区丰乐南路438号(黄埔花园旁)
报名电话:400-900-8516
声明: 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