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小学阶段不单单只有学业,这十件事情同样重要!
现在的你最在乎孩子什么?小编觉得在于孩子学业的人非常多,希望自己孩子非常优秀,每次考试名列前茅。学业固然重要,有十件事情同样重要!
1、有自己的精神导师
孩子在6-12岁的这个年龄阶段,特别是10岁以后,他需要一个精神上的引领者。
能够陪伴孩子长大,和孩子和他一起探讨未来,探询自己想要什么,为什么?该如何做?能够给到孩子建议或提示。
这个导师可以是父母,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家庭里的一个成员,也可以是专业人士。
2、有完成阅读“厚”书的经历
关于“阅读”,孩子从小积累,到了五、六年级,特别是六年级以上的的时候,他们需要有这样一种阅读经历,自己要完成对一本“厚”书的阅读。
一是标志着他的阅读能力已经达到可以整整阅读完一本大部头的书;
二是标志着他的大脑体能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更好的有效的学习,即可以静下来学习;
三是他可以把阅读变成一个长时间的工作了。
因此,让孩子有长周期的阅读经历,对孩子来说是有价值的。
3、有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
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慢慢的建立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给到回应,也可以经常问孩子“为什么”,这样我们就会知道他做某一种决定的原因,甚至和他一起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4、有不断探索自己的经历
我们这一生都在探寻的问题是: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喜欢什么?
我们会看到,幸福感强的人,不会去追求内心不渴望但别人却强加于自己的东西。
现在社会中大部分人想要的,通常是这个社会想要我们去要的,而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会让自己很迷茫,特别是青春期之后的孩子,会在这样的思想状态中迷失,而出现各种行为问题。
那对于父母来说,要怎么做呢?最好的一个方式是问为什么,通过不断的提问与思考,去满足孩子不断探索自己的需求。
人最大的幸福,来自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实现它!
5、有自己的收藏
不管是收藏火柴皮、邮票、游戏卡、商标、芭比娃娃……收藏,能够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自己的爱好,建构自己的世界。
有自己的收藏,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认知,我喜欢什么,在不断收集的过程中,也会建立孩子的目标感;当把自己的收藏展示给别人看的时候,也会让孩子有成就感;收藏还可以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创造新鲜的话题,这些是孩子在6-12岁时需要有的,教给孩子、渗透给孩子该如何生活。
6、有动手制作的经历
孩子动手制作一个东西,锻炼的孩子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够完成一个自己的作品,能够独立参与这样一个过程,这对于他成就感的满足是非常有价值的。
7、有接触社会的经历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社会人,他们要面对的是整个社会。他们要在社会中认识自己,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会有自己的总结自己的感受。
中国孩子只有一个身份,学生。孩子应该是社会人,然而我们的孩子接触社会的机会太少了。当他们真正踏入社会的时候会紧张,会不知道怎么办。
孩子们需要真正体验向陌生人求助、问路、自己做预算、自己学习乘坐当地的公共交通,当
8、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非学校群体
为什么是非学校群体?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学校的评价标准是单一的。
而非学校群体的评价标准和学校是有区别的,假设一个孩子的成绩并不出色,但他的团队合作能力非常强,那孩子在这个群体里会得到认可。
而拥有属于自己的非学校群体,也可以避免让孩子在单一评价环境里长大,孩子需要知道,自己闪光的地方和与众不同的特点。
9、有定期参与的活动
有定期参与的活动,会帮助每个家庭建立自己的文化。对于孩子来说,每年定期参与一些的活动,就会变成每个家庭的文化,例如旅行、活动、比赛……这对于家庭来说特别重要。
为什么在小学阶段这么重要?因为孩子过完小学的6年就到了青春期,我们会发现,当孩子小的时候和他们有一些非学习的话题、非学习类的定期参与的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很好的度过在青春期期间和父母们胶着状态。
因此,有定期参与的活动,会成为家庭的文化,孩子也会知道生活中不仅仅有学习。
然是在安全的前提下。
10、有制定目标、计划并实现的经历
从孩子9岁左右开始,孩子们需要有这个经历,自己制定目标或计划,并且去实现它。
对孩子来说,最大的价值是制定目标的时候,他们的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他们会去制定各种方法,从而激发他们自我实现的快乐。
而完成目标计划的过程,也可以让父母观察到孩子的状态:他是否了解自己,从而能更有效的帮助他的成长。
声明: 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