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和儿子聊“躺平”
01
舅妈和表弟在一个小区,但并不住在一起,隔几栋楼的样子。
这就是所谓“一碗汤的距离”了,住得不远,相互之间能很方便地照应,又各自独立,互不干扰。
从舅妈家拜年回来,我们都很感慨,觉得这样的养老设计挺好。
儿子说:“将来咱们也这样,尽量住得近一点。”
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儿子说:
“将来我们要靠你啊,你要在你住的地方附近给我们买一套房子。”
儿子回答:
“那可够呛,像我们这种专业,将来很可能在体制内的国企上班,挣的钱肯定给你们买不起房,除非做到高管或者有外快收入,否则只能靠贪污腐败了。”
02
儿子的话不是没有道理,但我仍然反问他:
“你为什么不能做到高管呢?为什么不能在本职工作之外挣到钱呢?远的且不说,我知道刘慈欣和当年明月,他们都是体制内的工作人员,人家靠写作,都已经实现财务自由了。”
我说的当然是特例,但道理也没错。
你的工作岗位不能给你提供理想的收入,并不能成为你“躺平”的理由。
否则,你的那些美好想法,只能永远停留在你的想象当中。
03
其实在任何一个平凡的群体当中,个体之间的差异也是很大的。
比如我们所在的中小学教师群体吧,从正常的工资收入来讲,也就是属于那种温饱到小康的水平。
一般来讲,只要你是上了师范,进入了这行,就注定没有什么前途和“钱途”。
但中小学教师中的佼佼者,照样过得风生水起。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过很多,他们有的在业务上孜孜以求,最终成了全国有名的名师,有的在个人素质上不断提升,最终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
毫不夸张地说,虽然人们都觉得中小学教师不起眼,但最厉害的中小学教师,绝对比一些大学教授还牛。
04
再普通的行业,只要你能成为里面最优秀的那一部分,你也不再普通。
而实现不普通的途径也很简单,一是在业务上精益求精,把本职工作做到最好,在专业上有过人之处;二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好自己的业余时间,培养自己的爱好,使之成为人生的另一个突破口。
有时候,我们确实无法改变自己的圈层,但做自己圈层里最突出的那一个,你的人生照样会与众不同。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最顶尖的那一个,但拒绝“躺平”,始终保持努力的姿态,你的人生才会有更多的可能。
声明: 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