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马思纯被“家暴”,我告诉女儿:不用太懂事!
一场一场飞蛾扑火,一点一点自食其果,却找不到该如何解脱。夜幕下,是谁面色不改?罗生门打开相互的伤害,谎言中迎接曙光到来。
—— 摘自《 江照黎明 》片尾曲歌词

全剧灰暗色调,压抑感和惊悚感拉满,集家暴、谋杀、骗保、赌博、出轨于一体,人性的丑恶,一览无余。通过抓人的剧情,抛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家暴里受害的女人们,是否想过反抗?
很多时候女性比男性更坚韧,但这只是心理上的。当女性面对暴力时,因为生理上的悬殊,我们处于绝对的弱势。很多人会说,只要女性敢于反抗,家暴案会少很多。没有经历过的人真的没资格评价,因为没有人能真正地感同身受。
纵观整部剧,这不是一个女孩的悲剧,而是现实中众多女性的共同缩影:
被杀妻骗保的李晓楠、
被骗做情人的于红、
被扼制了人生的李暮楠......
她们都有独立的思想和经济来源,都在积极努力地生活,可依然会被渣男所累,痛不欲生。
看着身边正值花季的女儿,我突然意识到——应该换个思路去养育女儿了。
原本我以为,给女儿足够的关爱,让她健康快乐地长大就够了。
但现在我才发现,让女儿敢于对他人说“不”,不必太懂事,拥有可以决定自己人生的底气,才是最重要的事。
“不懂事”才能活出“真自我”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过“真假自我”概念:

《少年说》里那个16岁女孩,正是一场“假自我”下的负重前行。当她孤独地站在高台上,当众喊出内心压抑,全场惊呆:
“因为懂事,我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
因为懂事,把自己的小情绪小任性都藏了起来。”
台下的妈妈,终于泪崩回话:“你不用取悦所有人,坚持做你自己。”
蒋方舟也曾在《奇葩大会》自爆成长经历:
在讨好型人格之下,从来不敢与任何人起冲突,不敢表达自己真实情感,不论对错都只会恭维。直到28岁,首次开骂某位老师后,才得以走出“懂事”的漩涡,勇敢活出真实自己。
蒋方舟对此总结: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没错!如此才能活出真自我。
米歇尔·奥巴马自传《成为》里,就有很多 “任性式”成长的精彩故事。
在早餐问题上,米歇尔质疑妈妈:为什么早餐一定要吃鸡蛋?
全家人为此展开补充蛋白质的讨论,最后女儿胜利。在以后9年里,米歇尔的早餐都可以不吃鸡蛋,而是吃自己喜欢的面包花生酱。
米歇尔称这是第一次“苏格拉底式的胜利”。
在学习上,米歇尔抱怨老师把孩子们“发配”到阴冷昏暗的房间,于是在妈妈几次出面协调后,终于让米歇尔以考试方式,插班到光线充足的班级。
米歇尔说:“这件事改变了我的一生”。
有一句话说:“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的确如此。
那些太过乖顺懂事的孩子,压抑自我,活成别人想要的样子。只有真实表达自己的孩子,人生路才能越走越宽,活出真自我。
“不懂事”,才能画出独立自由、幸福美好的人生图鉴。
《奇葩说》第四季总冠军肖骁,曾激动地说出那句:你们别觉得懂事是一个褒义词!
这话,狠敲了多少把懂事当标配的家长。在心胸眼界面前,懂事真的上不了台面!
Papi酱是网友眼里的“神奇女子”,她用距离“懂事”十万八千里的姿态潇洒的生活,诠释了“有主见”的人生有多爽。
在《我家那闺女》里给出自己的人生角色排序:自己>伴侣>孩子>父母;
在《拜托了冰箱》中谈婆媳观:婆婆要把儿媳当成女儿,女孩要把婆婆当成婆婆。
这些观点,乍看惊掉下巴,细听很满道理。
无论对引发争议的人生排序,还是对看似刁钻的婆媳位置,都见解分明,精辟入理。
那些自己做主的快意人生,都来源于高度的思想独立和心胸见解。究其根本,思想决定行为,主见决定方向。
《你好,有主见的姑娘》这本书里,那篇“二十几岁,你也可以改变世界”的故事,印象深刻。
主人公多依纳,高中毕业旅行去了印度东北部,尼泊尔的贫穷与落后在她内心埋下爱心种子,开始思考怎样帮助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们。
于是,在大多数女孩子忙着打扮和娱乐的时候,她致力于做好一名难民营志愿者。
从19岁到28岁,多依纳凭着自己的智慧和主见,从宣讲和筹集善款入手,到身体力行办学。
最终,成全了别人,坚持了自己。
教导女孩做自己
天后王菲算得上是华语歌坛数一数二的人物了,除了她的传奇情感经历,她对于两个女儿的教育理念同样值得我们关注与学习。
王菲的二女儿李嫣出生的时候,患有先天唇腭裂。
王菲从没想过通过把李嫣藏起来来“保护”她,而是将李嫣当做正常的孩子一样,从不刻意回避媒体及社会关注的目光,带着她坦坦荡荡地参与各种活动,外出玩耍。
她甚至与李亚鹏一起发起倡导,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支持和管理下设立了嫣然天使基金专项公益基金,让更多先天唇腭裂的孩子可以获得救助资金。
大女儿窦靖童下巴上的纹身也是为了鼓励妹妹不要因为天生的不足而自卑怯懦。
正是因为王菲以及家庭成员们懂得尊重孩子,鼓励孩子不卑不亢地做自己并撕掉外界或先天被给予的“标签”,才有我们现在看到活跃在社交网络上浑身洋溢着自信与美丽的女孩儿——李嫣。
天后家的孩子如此,平民家的孩子亦如此!
艾米·穆林斯,是有名的残奥会短跑冠军,一个感动了全世界的无脚女孩。她生下来就没有腓骨,在1岁时就被截去了小腿。两岁时,她便开始戴着义肢生活。
从此,她的那双腿成为了世人眼中的“艺术品”,在不断克服先天困境的过程中,她勇敢地坚守住心中的梦想,收获了自己绚丽多彩的人生。
在艾米的人生中,她扮演着一个又一个出色的人生角色,然而在这一众角色中,她扮演的最好的就是她自己。
在她成长的道路上,父母以及她的治疗医生成为了她心里的一道光,为她托举起梦想,当她决定奋力起飞的那一刻,似乎就预示了未来的一片坦途。

“养育女孩最终达到的状态,是你能看到你和她的童年,与如今她拥有的力量和品质之间的关联,你会感到骄傲而且非常满意。”
声明: 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