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波音737客机坠毁,生命教育这堂课,该和孩子聊聊了
01这个世界总有人死去

东航MU5735坠机事故已经过去数日了。
相信大部分人都在关注着救援工作的最新进展,只为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但截止目前,搜救人员还未发现幸存者。
现场发现的,是坠机区果园梯田被冲平,巨大的重力将大腿粗的竹子撕裂倒伏。
满山的飞机残骸,以及部分人体组织碎片。
有网友算过,2分钟8000米,俯冲的惯性是坐过山车的无数倍。
或许我们唯一能祈祷的,是他们在失速中昏迷,在去天堂的路上,少点痛苦。
23日10点,藤县下雨了,这是上苍在为遇难者悲伤哭泣。
只是一个寻常的周一,132条生命以难以预料的方式陨落,132个家庭因空难从此改写。
虽然遇难者名单并未公布,从目前曝光的信息中,我们得知,他们有的是孩子,有的是刚领完结婚证的妻子,等待婚礼的未婚夫,参加葬礼的中年人……
还有像网友说的,特殊时期还在飞的,谁不是家里的顶梁柱。
无论他们是谁,他们都是妻子、老公、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他们的意外逝世,留给家人的,就是生离死别的悲切。
我真不敢想象,当孩子问妈妈:“爸爸怎么还没回来”,妈妈要有多强大的内心,能跟孩子坦白事实的真相?
一位爸爸要有多好的演技,才能掩饰住孩子丧母之痛,只为了孩子不必悲伤。
不管我们怎么回答孩子,生命教育这堂课太难了。
而人生的无常,又恰恰不提供生命的缓冲。
明天与意外哪个先来,只有天知道。
或许我们早点跟孩子解释生死,让孩子理解死亡,才能将亲人离世的创伤降到最低。
让孩子明白生死,就是教会孩子领悟人生的意义。
02如何跟孩子聊死亡?

综艺节目《不要小看我》有一期,小朋友们演完节目后,小女孩霖霖突然哭着找妈妈。
原来,霖霖的妈妈因为急性白血病,不幸离世。
让孩子接受幼年丧母的事实,这种悲伤实在残忍。
或许爸爸不知如何开口,霖霖对死亡只是懵懂,就这样,妈妈成了家里的“禁忌话题”,爸爸不敢轻易提,霖霖也假装回避。
当她想妈妈了,就在幼儿园睡午觉时,偷偷和老师说。
渐渐地,活泼开朗的女儿心门紧闭、郁郁寡欢,爸爸意识到女儿出问题了。
其实,刻意回避亲人离世,这种讳忌莫深的方式,更会造成亲子间的隔阂。
年幼的孩子不理解死亡的含义,他也不会彻底接受亲人的离去。
如何跟孩子聊死亡,挪威危机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不同年龄的孩子对死亡理解不同,我们可以给予不同的解释。
如何跟孩子聊死亡?
0到2岁的孩子,把死亡看作分离。
比起悲伤,父母更要思考如何缓解“分离焦虑”。
2-4岁的孩子,会将死亡看作睡觉、不动、消失,甚至像动画片那样死而复生。
我们父母要做的,除了纠正孩子错误的观念,比如,消除“睡觉不会死亡”的恐惧。
最好的方式,就是给孩子持续而亲密地身体接触,比如,多拥抱孩子,多握握孩子的手,让孩子在陪伴中,忘掉焦虑。
4-7岁的孩子,会有死亡概念,但更多是好奇“什么是死亡”,“死后什么样”。
我们需要做的是,跟孩子解释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如果家人意外去世,我们更要引导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离开,所以我们要保护好自己。
7岁以后的孩子,对死亡认识更多是恐惧。
我们要帮孩子消除这种感受,就是直面死亡话题。
比如说,和孩子做些情感仪式,鼓励孩子表达死亡的感受。总之,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在平常心中面对死亡、思考死亡。
这样,死亡除了离别,才会赋有更多意义。
03逝去的亲人,被因挂念而永生

面对亲人的离去,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解读悲伤。
英剧《养育者》有一集关于死亡话题,值得我们借鉴。


死亡意味什么,世间并没正确答案。正因如此,我们的解读,才决定了孩子的生命价值观。
今年1月份,一对母子的视频感动无数网友。
丈夫因病去世,妻子思考好久,最终决定在假期向孩子坦言:爸爸去了天堂。
泪流满面的母子在拥抱过后,妈妈继续引导孩子:
而9岁的孩子选择了,将对爸爸的思念写在作文中。
失去爸爸,是孩子一生难以磨灭的记忆,但并不是痛苦的回忆。
因为当他有勇气面对且接受现实,他对逝去已经有了自己的诠释。
想起《寻梦环游记》有句话: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而我们能抵御生命无常的,也恰恰唯有挂念。
04正因人人会死,生命才被赋予意义

今年3月,一个3岁的男孩误将心爱的鸭子砸死。
当妈妈告诉他,鸭子再也醒不过来,知错的他跪在地上,哭着道歉求原谅。
无法复生的鸭子,让年幼的孩子第一次体验到生命的宝贵。
这就是死亡想向我们传递的信号,除了珍爱生命,我们该如何活过这一生?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个绘本故事《蜉蝣的一生》。

蜉蝣的生命非常脆弱,它的一生相当于人类的一天。
当两个男孩得知蜉蝣如此可怜,一夜之间产过卵就会死掉,他们决定尽自己所能,帮助蜉蝣度过充实的一天。
他们带着蜉蝣坐海盗船,看马戏团表演,玩赛车,看电影……
玩着玩着,这一天即将过去,蜉蝣变得脆弱不堪,弟弟哭了,哥哥却说:瞧,今天它一定过的特别棒。

放在时空之中,我们多像小小的蜉蝣,脆弱而短暂。
这就是人生的奥秘,我们无法抉择生死,但在生死之间,又要为活着寻找意义,让自己对生命有所交代。
《儿童心理小百科》书中这样对孩子解释:你可以将生命看成一座宝藏,你希望宝藏是什么,就根据自身的经历和憧憬,把它一点一点画出来。
这幅画作完成之时,我们便赋予了生活的意义感,我们为什么而活着,答案不言而喻。
东航MU5735其中一个黑匣子已被找到,罹难的真相离我们越来越近,生还的可能离我们却越来越远。
好好活着吧,替那些早逝的人。
尽情享受这美好的世界,去拥抱爱人和孩子,去和解父母间的矛盾,去做些勇敢的选择……
人生没有追忆过去,也没寄望未来,别把遗憾留给明天,也别让亲人留有遗憾。
此时此刻,就是生命最美时分。
作者:陶若素,一位爱读书的SOHO妈妈,心理咨询师。坚信"爸爸是家中顶梁柱,妈妈是家的精神堡垒"。
声明: 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