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这9个表现,恭喜你,说明教育的相当成功!将来会有大出息!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一个孩子的成长,其实是有迹可循的。
《人民日报》指出:教育好孩子,是家长最重要的事业!
那么教育效果的优劣该如何判断呢?
纳德·范·德·林登说过:父母应该停止向外寻求肯定和比较,从孩子身体、心理、情绪上判断自己是否做对了。
是的,检验父母教育孩子是否成功的标准在于孩子的表现,而这不仅仅只是学习,更应该是全面的。
若你家孩子,生活中有这9种表现,恭喜你,说明教育的相当成功!孩子未来人生路途,即便不是大富大贵,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反之,若没做到,父母要反思自己何处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育方式,让孩子全面发展。

一、独立,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杨绛的父亲曾说过:“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
教育孩子,可以不优秀,但不能不独立。如果一个孩子不能够独立适应社会,父母再多的教育也是徒劳。
孩子终究要长大成人,离开父母的庇护,独自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父母不可能给孩子一生的陪伴,教会孩子独立,孩子才能具备未来自我鞭策和成长的动力。
二、专注,做事很有耐心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无论家长怎么催促,环境怎么嘈杂,他总是不急不慢地做着自己的事情,非常耐心而且专注。
这样的孩子习惯深度思考,他们会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去处理事情,也更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孩子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他们的自娱自乐,并非成人眼中毫无意义的“过家家”,而是他们在听从自己内心发展的呼唤。
真正睿智的父母,不会强迫孩子去做一些孩子不喜欢的事情。而是努力去发现孩子的长处是什么,并且创造适宜的环境,去激发孩子的长处,支持他们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三、感恩,懂得父母的付出
有人说:“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境界。”
深以为然。
英国有一句谚语:“感恩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品行中最不好的。”
不知道感恩的孩子,即便父母为他付出得再多,在他的眼里,也不过是常态,一旦这种常态被打破,心中的怨恨就会吞噬他。
从小懂感恩的孩子,不会把父母的付出当成理所应当,也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得不到满足就怨天尤人。
会加倍珍惜生活中的美好,在爱与被爱中分享传递,让幸福得以循环。
孩子懂得感恩,是一个家庭最大的幸福,是父母一生的福气。

四、自信,懂得欣赏自己
如果一个孩子懂得欣赏自己,也是家庭教育好的一个表现。
孩子乐观、自信,懂得悦纳自己。不会因学习不好而自卑,不会因比不过其他同学而妄自菲薄,也不因别人的评价影响自己的判断。
这样的孩子自我价值感更高,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获得快乐和满足。
而这样“高价值感”的孩子,靠的是父母赋予价值。
心理学上有一个“镜中我”概念,即人通过镜子认识自己的外貌,通过他人的评价认识自我。孩子的价值感,就源于父母这面“镜子”。
懂得接纳、尊重、欣赏孩子的父母,才能养出同样接纳、尊重、欣赏自己的孩子。

五、孩子不怕输、不怕失败
白岩松曾说过:“每个人都想赢,但不怕输才是关键。只有你不怕输的时候,你才能赢。”
其实,每一个孩子的第一课,就是应该要学会“不怕输”。
人生就是场马拉松,胜败本就常有之。
面对困难乃至失败,我们不一定会赢,但必须要有重振旗鼓的勇气。
愿每一个孩子,在人生的路上,无论面对什么,都能拥有继续拥抱人生的勇气。愿每一个孩子,永远都不会失去向前的力量。“不怕输”的孩子,才能成就更为璀璨的美好未来。
六、孩子可以享受独处,自得其乐
如果你的孩子一个人也能自得其乐,不要轻易打扰他。能享受独处的孩子,才能集中精神做好一件事,保持高度的专注。
这种孩子学习效率更高,更善于静下心来独立思考,不会轻易被外面的声音影响自己的判断。
如日本作家午堂登纪雄所说:
“任何成长的节点和对生命深刻的理解,都必须经历独处和内省才能到达。”
羊群结伴而行,猛兽独自成行。独处,也是成长的力量。让孩子拥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有一段独处的时间,能够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他在热闹中失去的,也能在独处中找回来。

七、守规矩,做事有原则
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
懂得规矩,遵守规矩,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
“华人船王”赵锡成的六个子女,全部毕业于常春藤,其中四个哈佛毕业,每个人的事业都大放异彩。
而这些成功,都离不开赵锡成从小给他们立的规矩。
赵家规矩甚严,每一个细节都有严格规定。正是这些规矩,才成就了赵家子女优异的学业和自律的品质。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你不遵守规矩,世界也不会规矩待你,遵守规矩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遵守规矩,就是尊重自己。从小教会孩子遵守规矩,孩子才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八、有担当,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托马斯·萨斯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一个孩子意识到他不仅有坚持真理的权利,而且有犯错误的时候,他就已经长成了大人。”
勇于担当的孩子,会懂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将来必有大出息。
有一位小孩子在踢足球时,把邻居家的玻璃窗户打碎了,邻居闻声而出捉住了这个孩子,向他索赔15.5美元。
男孩的父亲知道后,掏出钱如数赔给了邻居,然后对儿子说:“玻璃是你打碎的,应当由你来赔,这笔钱我是借给你的,一年后你要还给我。”
后来这个男孩通过打工挣够了钱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
里根以后谈及此事时,都很感激父亲,因为父亲从小就教给了他学会承担责任。
有担当的孩子,内在动力更充足,懂得为自己为他人负责。

九、友好,懂得与人为善
哈佛大学一项研究表明,80%的父母更关心孩子的学习好坏,不关心孩子“是否懂得关心他人”。所以在录取学生时,更倾向于录取那些“关心他人和社会”的学生。
人品,比能力更能决定孩子的命运。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良善的底线,长大后很可能做出违背道德或者法律的事。轻则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危害个人发展,重则伤害他人,危害社会。
与人为善的品质也要从小养成,千万别以为小时候没学过的孩子,长大突然就懂了。
恰恰相反,儿童时期没被教育好的孩子,更容易陷入“自我中心”,自私自利。
所以平常我们要教会孩子热心助人,关心他人,鼓励孩子主动表达善意。
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率先给孩子做好道德的榜样。
每个孩子出生都是一张白纸,之后的一切都是父母涂画上去的。因此,孩子的好坏,和父母的教育分不开。
优秀的孩子都是相似的:他们独立、勇敢、自信、自觉,连睡觉也格外香甜。既能享受玩耍时的欢乐,也能承受独处时的寂寞,内心强大无比。这样身心两健康的孩子,离不开父母的辛苦付出。
美国思想家艾默生所说:“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爱、陪伴和榜样示范。”
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父母是根,孩子是果。
父母给孩子怎样的教育,孩子就会拥有怎样的性格与命运。
一个优秀的孩子,离不开父母的指引。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领航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不断学习进修,带他在茫茫大海中,驶向光明的彼岸。
声明: 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