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诗龄也会因为“胖”被嘲笑:孩子被嘲笑,是反击还是忍让?
昨天看了段王岳伦的最新访谈,他提及王诗龄减肥这件事,让我感触颇深。
他提到,有天女儿突然跟他说:“爸,我想让自己瘦一点”。
他说身为父母,当然并不想孩子减肥,但女儿已经下定决心去减,每天跳操、运动,结束后也不吃东西,自制力和毅力让他吃惊。
后来才知道,王诗龄突然想减肥的原因,是因为有男同学嘲笑她的身材,所以她才下定决心去减肥。
王岳伦坦言自己很心疼女儿,因为女儿从小就十分爱吃东西,但那段时期就真的很严格控制自己食欲,然后靠着不停的看吃播来解馋。
提到这段回忆,王岳伦忍不住落泪,表示心疼孩子在外面受到了这些委屈都放在内心里,其实她就很不开心…
评论区引起很多网友的共鸣:
有的网友说,我们上学期间有些男生真的也很讨厌,爱给女生取绰号,嘲笑女同学身型。
有网友说,太懂了,以前收到的body shame全部来自于男生,反倒去了女生为主的文科班后特别愉快,以后有女儿也会让她上女校。
还有网友说,高中有女生就会diss女同学的身材外貌,什么胖啊,胸大啊,腿粗啊啥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外貌、身材、名字、能力、成绩、性别、性格、糗事、左撇子等等和别人不同,遭遇他人的嘲笑。嘲笑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
经常遭遇嘲笑又无法释怀的孩子,更容易变得自卑、胆小、不自信、自我价值感极低,也会影响到他未来的人际交往。
不管是被别人嘲笑还是嘲笑别人,两者都严重影响孩子维护同伴关系的能力。
遇到以上情况怎么办?我们不能保证自己的孩子遇到的都是宽容、善良的人。当孩子被别人嘲笑怎么办?

四象工作室曾根据豆瓣热帖“女生因为外貌和体型被羞辱过吗?”的回答,进行过统计。
结果发现,“外貌羞辱”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时期,也就是孩子上小学、中学的那几年。

对孩子们进行羞辱的人,主要是同学、朋友(同龄人)。

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孩子必然会格外在意自己的外表。
我想起外甥女十二岁时(正是在意自己外表的年纪),有天她对我说:“小姨,我们班同学嘲笑我,说我眼睛小。”说完流下泪来。
看着她难过的样子,我一时语塞,竟想不起怎么安慰她。
我姐在一旁轻松地说:“这都不算事儿。长大了割个双眼皮,好好打扮一下,肯定不会丑的。”
当然,孩子长大割了双眼皮肯定会是小美女,因为这很容易解决。
但是,明天别人说她胖、说她矮、学习不好、不爱干净、嘴馋……这样的处理方式都能应对吗?

还有的家长在听到孩子的此类诉说时,不以为意地对孩子说:“你别理他。”
我觉得这句话好空洞、无力。当孩子还没有成长到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特别是自我反思能力之前,是天然地只能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反应中定位自己的。
如果周围的人都不关注她,她便觉得自己是不值得被关注的;如果周围的人总是批评她,她便认为自己是不好的;如果同龄人总是嘲讽她,她便觉得自己是比别人差的。
这种强烈的觉得自己不如人的挫败感,会让孩子很痛苦。大人的这句“别理他”,便丝毫不会起作用,只会让孩子觉得,即便向你求助,你也给不了他任何帮助。
那么,面对孩子被嘲笑,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共情安慰,接纳孩子的情绪
首先一定要注意,千万别说“没关系,我觉得你挺好”之类的话。这些话连安慰作用的作用都起不到,相反,孩子觉得你在敷衍。
真正的安慰,是作为父母,发自内心表达对孩子痛苦的理解。
我们可以将孩子的感受说出来,帮孩子把感受具体和细节化。比如,你可以这么对孩子说:“唉,同学这样说你,真是够伤人的”。
有些时候孩子听到你的话,情绪会显得更加激动。这时千万别担心,这很正常,这对他们逃离当下情绪是有好处的。
孩子情绪平静一些以后,你可以问问孩子的感受。比如:“你觉得xx那样嘲笑你,是不是想讨好其他排挤你的同学?”“那些同学的想法都是一样的吗?”
这个过程中,没必要批评其他人,比如:“他们都是坏小孩”“人都是这样欺软怕硬”等等,只要听就可以,你能够认真地听,对孩子来说就已经足够安慰了。
正确归因,引导孩子自我肯定
被人嘲笑的孩子大都会觉得是自己不够好,才导致这样的遭遇。这时候,父母需要让孩子知道:被嘲笑是别人犯的错误,并不是孩子的错。引导孩子多看自己好的一面,正确归因,改变想法,自然改变心情。
还可以引导孩子想想自己有哪些优势,有哪些不足。客观看待别人的嘲笑语言。比如:“胖怎么了,胖会显得你很壮啊!可以保护妹妹,你看你往那一站别人都不敢靠前。”
积极牵头,结交友好善良的朋友
特别要提醒你,虽然核心是让孩子多表达,但有一个事情你一定要告诉孩子:“友谊”比“受欢迎”更重要。
你可以这样问她:“如果有一个同学,她也不太受欢迎,但她和你一样喜欢xxx(比如看小说),她关心你,你关心她,你会不会把她当成你的好朋友?"
你也可以说:"人人都想成为受欢迎的人,那样玩的人就多了,朋友也多了。不过还有一类朋友跟你受不受欢迎无关,就是那种我们喜欢的、能跟我们聊得开心、我们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人,这样的人我认为才是真正的朋友、我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本质上最殷切的需求:渴望被肯定。”鼓励、肯定,是孩子生长的最好养料。
恰当的鼓励能让孩子恢复信心与勇气,能让孩子积极地看待自己,能唤醒孩子内心的生命力,从而让他建立起自己的内在评价系统,不依赖于外在的评价,做一个内心力量强大的人。
鼓励孩子自己解决,“我们该怎么办呢?”因为在孩子自己成功地解决问题时他才会有成就感,这能帮助他树立起一种自信心。
忽视+冷处理
研究表明,对待他人的恶意行为,选择忽视和冷处理,可以减少这些行为的出现。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当有人嘲笑他们的时候,学着用冷静的语气说:“那又怎样,我在努力。”或者“可是我对自己很满意。”当说完的时候就立刻走掉,不再回应嘲笑者,让嘲笑者自讨没趣,这样自然就会让他们逐渐放弃这种行为。

学会理智反击
面对嘲笑,我们也需要鼓起勇气,予以一定的反击,但这种反击不是指同样恶意攻击或嘲笑对方,而是采用理智的方式,具体方法包括转移话题、说出事实、公开表态三种。
1、转移话题
是指当被对方嘲笑的时候,说一个其他的话题,然后在嘲笑者语塞的时候,转身离开。
曾有位女孩在课间操被同学说:“你的辫子真难看,猪蹄梳的吧?”
女孩直接若无其事地说:“还有十分钟集合吧?”这名男生很惊讶,直接愣住了,这个时候女孩就直接走掉了。
2、说出事实
是指直接说出对方的具体行为和客观事实,而不要攻击对方。
比如,对方在嘲笑孩子的时候拿走了他的笔盒,可以教孩子直接说:“你拿走了我的笔盒,我要写作业。”还可以加上一些冷漠的表情,加强震慑。
3、公开表态
主要是针对女生之间的嘲笑,很多时候,女生的嘲笑不会当面表现出来,而是会在暗地里议论,说一些坏话,以孤立被嘲笑者。
这种时候,要教会孩子直面他们,主动地当着大家的面,说出自己的想法,情绪尽量平静不激动。
比如,可以直接说:“你对我有什么想法和意见,可以直接和我说,不用背后议论的。”这样的做法通常可以削弱对方的气势,阻止他们的行为。
想让孩子更好地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在家里帮助他们模拟情景进行演练,让他们更加熟练掌握,最终能够自然地应对现实中的情况。
孩子遭遇嘲笑时,一定要告诉孩子,别人怎么看你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看你自己。
内修能量,外修能力。当孩子既有心力,又有能力的时候,他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那时候,嘲笑已不再是困扰,而会被看作成就孩子成长的礼物。
声明: 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