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见义勇为获奖 该如何正确看待救与不救?
近日,一个大学生见义勇为救助路人的消息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故事是这样的:在上海某地铁站旁,一位中年男子突然倒地,现场很快聚集了人群,但是路人都不敢贸然上前。正当大伙儿都在犹豫不决之时,一位年轻人冲进人群,“赶紧打120!”
他一边朝着周围的人喊,一边俯身为倒地男子做心肺复苏。按压了两分钟之后,男子终于渐渐恢复意识,脸色稍微好转,嗓子里开始发出痛苦的呻吟声。看到男子随身带有速效救心丸,韩宝鑫推测该男子患有心脏病,他帮助男子服下药物,并一直等到120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才离开。这位年轻人就是江苏某职业学院医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
事后,该校颁发了见义勇为证书,并宣布全额免除该学生两年的学费和住宿费。而在宣誓仪式上,这位见义勇为的小伙子也喊出来这样一句口号:“从事医业泰然无悔,面对疾病泰然无惧。”
网友对于这个小伙子见义勇为的事迹都是一片赞美。很多人说他是学医者的骄傲,他所做的正是现在社会人们所逐渐缺失的正义感和仁爱之心。也有网民为他捏一把汗,如果没有过硬的医学常识和急救技能,轻易地实施救助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对于见义勇为这件事,很多人都保持观望的态度,有赞成,也有反对,那么究竟该如何正确地看待?
我们在看到有人身处危险的时候,是需要立刻冲上去解救,还是短暂地分析了所面临的境况后,再作出决定?如果因为短暂的分析,而错失了最佳的解救时刻又该如何办?
首先应该对见义勇为的行为表示赞赏。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全社会都应当弘扬,它是社会温情之所在。
其次,任何见义勇为者,在救人之前都应当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判断和评估。不同的国家对见义勇为有不同的法律规定,有的国家认为社会问题有专门的人员管理和负责,普通公民如果贸然参与进去,可能会使问题更加复杂,遇到这种情况建议还是报警。
在我们有足够的经验能够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见义勇为,这是我们做人的最低起码,当然也是我们做人最低的道德。然而,当我们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用冲动去解救受害者的话,那么我们还是冷静,宁可错失一些时间,也需要理智面对,用智慧的方式去施救。这样,不仅可以让你的生命有安全,也会让被救者有更多的生命空间,也有更多的安全空间。
声明: 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