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没有课本?怎么教?靠谱吗?
教材课本是老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学习的好帮手,而近日有家长说,国际学校没有课本,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宝妈向小编分享道:“我孩子是5年级毕业从公立学校转到A校的。转学前,考察国际学校的时候,也注意到A校的课程没有课本。我估计是因为我潜意识里一直认为书本上的死记硬背的知识没什么用。我的一个观点是数、理、化课程如果以后真准备做科学家,大学从头学起也来得及,对于一般性职业(也就是正在读这篇文章的大多数读者)来说,理科100以内加、减法掌握了就够用了(我的观点全是谬论啊)。所以当时选择学校时我真没把没课本当回事。最近,我想了解下孩子学了些什么,才又意识到:没有课本,我的天哪!”
其实随着留学低龄越来越明显,国际学校就成为家长们的选择。国际学校为了更好地与国外大学衔接,不仅课程设置,在教学方法、教材选择等方面也尽量向国外靠拢,采取自由的课堂形式,重视实践、活动、交流的课堂形式,多种多样的外语教材,让学生更早接触西式教育的精神。
而国际学校是有教材,只是教材多样化,没有统一的标准,且与公立学校教材大有不同,让许多接受应试教育的学生以及家长一时无法适应。
虽然没有统一的教材,但会有一个教学标准,可以简单想象为类似国内的教学大纲。这个教学标准不仅提出了学校需要开设的课程,以及学生学习的标准,更提出了学生的能力目标以及测评标准。
比如拿数学举例,在小学阶段,孩子主要学习三方面的知识:数字运算知识,几何测量和数据分析,而且每一方面在哪个年龄段应该达到怎么样的标准也都有详细的说明。例如学习长度单位,一年级的孩子只需要说出‘铅笔比橡皮长’而二年级的孩子则开始学习用尺子测量铅笔有几厘米。所以这样尽管没有统一教科书,老师还是需要根据教学标准来设定教学目标。
老师怎么教?
没有统一教科书,没有强制的考试排名,孩子们头上少了应试的指挥棒,可对学校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更强调老师之间的团队合作:
虽然有教学大纲提出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可是具体教学中,该如何确保在一年中学生能够达到这些目标?这对于老师和学校领导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个年级的老师更需要一起合作来完成庞大的教学计划。除了每学期以及每个教学单元开始需要计划一整年的教学进程外,每周都需要团队合作开户来具体制定教学计划:这一周根据具体的课题背景,适合开展哪些教学?该准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来完成?一系列的问题,显然需要团队通力合作。
更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一旦脱离开了教科书的限制,老师就可以根据孩子的需要和各个学校的条件来设计教学内容,找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来学习。
没有统一教科书的另外一大好处是,不再有‘跟不上’的概念。如果有孩子因为去年没学会的知识而很难理解新内容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完全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把上一年孩子需要掌握的内容拿出来重新设计学习活动,一个优秀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多层次的,不仅让慢一点的孩子有机会复习过去的知识,更给学的快的孩子机会掌握更多的内容。
国际学校与公立学校大不相同,若家长为孩子选择了国际学校,那么家长需要在各方面提升自己,学习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
声明: 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