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师举报学校评职称有黑幕”,暴露职称评审过程中的一个瑕疵
明珠絮语-教育|美文|人生感悟

原创首发|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转载请联系授权
01
这两天,河南某女教师举报学校职称评选“黑幕”绝对是一个热点。
该女教师在录制的视频中称,其所在学校今年有6个晋升高级教师的名额,共有17人符合评审条件。
在17人当中,她排名第2。
没想到,在最后的投票环节,该教师被最终淘汰,排名第16名的老师却成功晋升。
该女教师认为学校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存在“黑幕”,有关部门也表示将要进行调查。
02
不知道那位女教师说的“投票”是怎样的操作。据笔者的经验,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职的量化赋分,一般是分为两部分。
一个是客观分。
就是参评教师所有资历条件和荣誉证书按一定标准换算成分数。
这个规则是固定的,一旦制定就没有太大的操作空间,大家对这个分数也比较认可。
另一个是主观分。
就是由群众和考评小组给各位参评教师打分。
最后,客观分和主观分相加,得出最后的总分并进行排名,评出上报人选。
那位老师所说的“投票”,应该就是主观分部分。
03
仅仅根据当事女教师的视频,我们还不能断定这里面存在黑幕。
她被淘汰,不外乎是下面两种情况:
一是由于大家的客观分比较接近,分差不大,而那位老师又“人缘”确实不好,所以得到的主观分偏低,票数较少,最终落选。
二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确实存在猫腻,她被别人算计掉了。
如果是这种情况,其实还有两种可能。
一是本来该教师的总分不低,有人通过暗箱操作,甚至以直接改分等形式,把她拿下,让别人上;
另一种情况则比较隐蔽,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对目标人一个打低分,另一个打高分,实现改变名次的目的。
到底是这位老师误会了,还是真的遭受到了不公平对待,我们不能妄加揣测,只能等权威部门的调查结果。

04
但不管结果如何,通过这起事件,都暴露出了当前的职称评审在量化赋分阶段,存在一定的瑕疵。
我们都知道,教师能够拥有晋升高一级职称的资格,需要提前进行德、能、勤、绩、廉的筛选。
上述任何一点不符合要求,比如年内有过有偿补课行为,比如工作量不达标,都是没有资格参评的。
换句话说,只要是符合参评条件的老师,无论评上谁,都是合格的。
而他们的能力水平,已经体现在了客观分上。
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民主测评,实际上也就是人缘分或人情分。
而学校领导作为考评小组的主要成员,有一定的掌控能力。
显而易见,新调入的教师大家都不认识,得分一般没有老教师高;
提前和同事打了招呼的老师,会比不好意思向别人张嘴的老师分数高;
老实巴交只会低头干工作的老师,肯定没有经常往领导身边靠、往领导家里跑的老师分数高。
这个分打出来,很难做到公平公正,也让因此落选的老师难以接受。
05
很多学校在评职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人情分影响结果的情况,会特意把赋分区间设置得比较小。
这样,就算打出来的分数有波动,也不会影响大局。
至少在笔者身边,近些年没有出现过因为主观分改变参评教师排序的情形,也没有老师因此出现过激行为。
这样做,可以认为是对现行规定一种无奈的变通。
其实职称是对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评价,和人缘无关。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应该客观因素越多越好,主观因素越少越好。
你觉得呢?
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新书《为自己读书》正在当当、京东、天猫等平台热卖中!
举报
声明: 本文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观点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