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 苏州荟同学校首场中小学宣讲会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现代学校都面临相同的问题——它的毕业生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才能应对人生道路上一切未知的挑战,立足于瞬息万变的世界之中,乃至成为时代的领导者?
深圳荟同学校中小学学部主任郭歆博士也有同样的思考:
如何从以出国为工具的固化思维,转变为寻找一种更有效的全人培养途径?
如何回到教育问题的核心和基础,而非以肤色或国界来定义“优秀教育实践”?
从曾经的“洋高考”盛行,到如今的各类替代型、拼凑型课程,现代化教育如何帮助学生获取文化认同感?
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之中,荟同的中西融合课程应运而生:荟同的课程在坚持中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大纲的基础上,融合了全球现有教育体系中的优秀实践,汲取多种前沿教学模式的精髓,并吸纳了各国顶尖教育工作者的课程创新之举。

荟同开讲
为了与更多家庭分享优质的教育理念,理清国际化教育道路上的困惑,本周日,我们举办本学期第一期的『荟同开讲』线上直播活动。本次活动将作为苏州荟同学校首场中小学宣讲会,欢迎更多想要了解荟同教育理念的家庭一同观看。
—▼—

中国国际化教育的第三条道路
嘉宾:郭歆博士(深圳荟同学校中小学学部主任)
时间:2月27日 10:30-11:30(线上直播)


荟同融合课程
三大特色
夯实基础
融会贯通
因材施教
夯实基础:两大技能型基础学科

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是一切学习的前提。荟同的未来毕业生不仅要具有娴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而且要掌握全球普适技能和思维习惯。
因此,我们将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积累、练习、提高这两项技能,为其他各科目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融会贯通:围绕主题展开的跨学科综合课程

通过对中国国家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和高度提炼,荟同教师团队为学生设计了跨学科的项目制学习。
在一个又一个的跨学科项目中,荟同的学生将成为“有自觉意识的学习者”,而非被机械性灌输知识的“信息接收者”,学生能够认识到融会贯通的重要性,学会全面细致地分析解决复杂问题,让自己掌握的知识“活”起来。
因材施教:激发学习动力的个性化路径

“荟同学校的教学法可以让每个学生按不同的速度学习,参与不同的项目,应用不同的方法,专注于不同的领域。”荟同学校中国课程专家、教育部浙江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文军教授在一次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说道。
荟同的教学目标绝不仅仅是将知识装进孩子的头脑中,更要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求知和进步的乐趣。

荟同多元学习
两大特色
导师制
双语制
导师制下的自主学习

荟同通过采用精心设计的导师制来实现高度个性化教育。导师会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人项目,为其寻找最优成长路径。
学校会为每位学生建立电子档案,一件件作品、一条条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建设性评语、每一门科目取得的成长与进步都将进入系统,完整地记录孩子的学习之旅。
从9年级起,导师就会帮助学生开始规划自己的大学升学方案,学生将认识到各所大学特有的优势,了解大学能提供的学习资源。当学生们从荟同毕业时,大学在他们的人生旅途上是顺理成章的阶段,而不是一条“非赢即输”的学生生涯分界线。
双语并行的浸入式语言学习

荟同以为,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实用工具,也是了解不同文化、开拓国际视野的钥匙。在荟同学校,英语和中文并行的“浸入式语言学习”贯穿幼儿园至中学各个年级。
学生不仅会在课堂上反复练习英语的听说能力,更是能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为将来进入以英语授课的世界顶尖高校做充分的准备。

要应对 21 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内容。荟同的学生将学习如何以创造性的方式解决问题,如何与他人通力合作,如何研究和汇总信息,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之中。
他们既能根植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又能了解、尊重他国文化,博采众长。每一位荟同毕业生都将至少精通一门外语,并具备在全球范围内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荟同希望,每个毕业生都会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在汲取其他文化智慧的同时,仍与自己的国家休戚与共。
声明: 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