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文静的文学人才:开启HKDSE赛道,走过“摘星之旅”,她说“找准志向很重要”
2025-06-16 09:44
发布于广东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盲目冲刺。
发现这条路走不通的时候,或许改变方向,才能看得清自己的下一站。
从普通高考到IGCSE,再到HKDSE,她的语文成绩依然突出,甚至更上一层楼。2024年DSE中文科「5*」,以最佳五科24分获香港城市大学录取。
作为佛山暨大港澳子弟学校与石门中学首届联合培养计划的一员,她脱颖而出,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将文学从爱好变为职业发展方向,是什么启发了她的生涯规划?
表面“i人”实则善于发散思维、擅长研究分析的李芷晴,在手握多个offer中踏进了“港八大”之一——香港城市大学的中文及历史学系,如今依然在文字中不断汲取能量,迈向下一个职业发展目标。
▲
李芷晴
2024届优秀毕业生
获香港城市大学录取
01
兴趣引导升学规划
在香港城市大学的中文及历史学系,一节持续三小时的大课,学习中文写作、赏析中华文化原典,你可能觉得枯燥无味,但这些却是李芷晴的“精神粮食”。

大学的学习内容既有中文、也有历史,这让当初在DSE选修中国文学课程的李芷晴更加得心应手。
高中DSE的课程让李芷晴接触到更多文学作品,在课余时间她也爱好看文学小说。进入大学以后仍然保持阅读习惯,但却多了几分对文学作品的剖析。

▲李芷晴与父母在大学合影
“在对比研究的过程中我会接触到很多新的东西,可以看到不同作品之间观念的碰撞,可以刺激我的思维。”最近李芷晴所写的论文是探究清代女性地位,反复查阅资料、找书籍、做笔记,在清代的清史稿、大清律例等原文中,她了解到当时不同阶层妇女的事迹,从而得出结论。
爱好驱使她前进,这种动力从小养成。
“阅读的过程是给我乐趣,”李芷晴从小喜欢听故事,识字开始就爱看书,从简版四大名著到各种文学作品、杂志,她的家人一直支持,房间三四个书柜摆满了“战利品”。



02
DSE赛道如同明灯“拨开迷雾”
“我在读DSE课程之前还是比较迷茫,究竟自己想去什么地方去读书呢?”
在读DSE课程之后,李芷晴逐渐萌生了到香港升学发展的想法。
学习DSE的过程给她带来了不少乐趣,合理规划课余时间发展爱好,让她的成长更全面。
当初属于短板的英文科,从3分升到了4分。
而她拿手的中文科则是越战越勇,DSE成绩出炉的时候达到了「5*」,成功“摘星”。

▲第一排左三李芷晴

▲左一李芷晴
“我是比较有规划的一个人,”李芷晴说,从普高到IGCSE再到HKDSE,最终还是觉得DSE更适合自己,并希望继续走中文这条自己喜欢的赛道。
在港澳班的时候,李芷晴和老师讨论中文阅读题目,过程中不知不觉加深了对文学的爱好;如今,不局限于研究文学作品本身,她还会研究和作品相关性较强的领域,从多方面去理解当中的内容。
“在DSE课程中所学到的阅读理解技巧,我会运用到大学的研究,可以让我更快速理解古籍甚至现代文学,对我的论文研究有所帮助。
03
给学弟学妹留几句话
《择天记》《红楼梦》《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李芷晴读过各种文学体裁的作品,但不代表她就是个彻头彻尾的“i人”。
她也参加过高中的社团活动,也喜爱结伴出行,只是她会准时地静下心来继续阅读或写作。
“文字会留给我更多的想象空间,因为文字的描写细腻,能丰富我对作品的理解。”
李芷晴说,首先还是要明确目标,只有在找到自己的真正的目标之后,才可以不留余力向着目标努力前进。

▲左四李芷晴
她建议,学弟学妹要充分了解相关信息或知识,特别是比较喜欢文学的同学,通过阅读巩固自己对目标的认知。看文学作品、看论文、尝试写作……不断确认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条“赛道”。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讲述了一个出生在美国爱达荷州山区的姑娘塔拉,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挣脱了原生家庭的伤痕与束缚,在对自己的过往进行反思时得到救赎与解放的故事。 它从教育和原生家庭这两个角度来书写,立意新颖。
李芷晴说,就像这本书所说,追逐理想的过程是艰辛也是漫长的,但仍需要毅力去坚持,才能达到目标。
声明: 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