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就是要折腾!勇于走出舒适圈,强势拿下RCA在内的三张offer!
本期给大家介绍的是学习室内设计的叶同学,不满足于自身舒适圈、勇敢跳脱,申请英国方向建筑专业,并最终如愿被RCA录取!
Q1:本科的背景已经很不错了,是什么想让你出国深造
因为还是想体验一下不同于中国的教学风格,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新的环境我觉得可以对我的设计思路产生新的刺激。同时,我也希望能在考研准备作品集的时候突破自己,尝试着能不能冲一下更好的,梦想中的学校。(恭喜如愿啦!)
Q2:本专业申硕士是因为热爱吗,
对于这个专业的前景你有什么看法吗
是的,因为我的特别喜欢安藤忠雄,了解到他之后,我就被他的作品和设计理念所吸引。
我还是挺看好建筑这个产业的吧,因为大家现在生活越来越富足了,对于自己的住宅要求应该也更加个性化,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空间板块的设计师出场了。
叶同学斩获了英国艺术专业QS排名第一的皇家艺术院校,被其建筑专业收录,难度可想而知,看看叶同学分享的经验吧!
激动!我是去年十月就已经准备好作品集然后等着申请开始了,但是之后皇艺官方推迟到11月,再然后惊喜的收到面试邀请,又等了好久。
可是在1月19号的时候是收到的两封拒信,本来以为拒绝了但是惊讶的发现给我转到建筑的研究型硕士去了,再等了好久。
直到2月十几号才收到offer,整个过程是艰辛又漫长,怕最后还是一封拒信心里压力还是蛮大的,不过还好最后收到了offer,非常的开心。一路上帮助我的人很多,真的很感激!
我的作品集是由4个项目组成,我认为空间和人的情绪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打算以我的四种复合情绪为主题设计我的作品。
同时,我又以时间为线索,前两个项目是由过去向未来的情绪探索:第一个项目做的是一个改建,第二个项目做的是一个大型的空间装置。
后两个是由现在向过去的情感追溯,追溯历史以及追溯对生命的敬畏。
Q5:有哪个项目最让你印象深刻吗
应该是第三个项目:悲悯主题。这是一个尝试解决社会问题的项目,在人们越发麻木的现在,希望重新唤起人们的悲悯情怀。
我也对这个项目做了很多思考,我一开始以为悲悯只是简单地去悲伤和同情。当我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我读了一些佛学,一些心理学的观点和论文,并且去当地调研和拍照,最终形成了对于悲悯的完整认识。
悲悯这个词在中文里分为“悲”:悲伤,“悯”:宽慰;先感受到悲伤,而后释怀,对磨损与消逝的悲伤,却因当下以及美好所释怀。这本质上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令人温暖的心灵之旅。于是我基于这一点设计了我的作品,一个基于江面上下对称的战争纪念馆,我同样希望这是一段温暖的体验。
Q6:平时灵感来源于什么
作品集的灵感主要来自于我平时的生活,我喜欢安静,喜欢独处,喜欢走路,同时还爱观察,爱乱想,有时候会尝试着去对现在社会问题进行解读,用我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些尝试。
Q7:为什么选择维欧
一开始是我的一个朋友推荐的,现在留学机构太多太杂了,而且广告做得天花乱坠,难以分辨,当时一下子就选择维欧的原因是因为价格,就是相比于其它机构的同样的服务内容,更低的价格。
而且经过了准备作品集到申请的整个流程,至少我能肯定带我的老师都是绝对的认真负责的,主线老师带给我超多灵感,也会细心帮我解答一些疑惑;同时也给了我超多帮助的学管;还有巨认真负责,超级热情的文书;不厌其烦帮我准备面试的Qianqian姐,非常非常的感激他们!
我觉得,作品集想做好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作品集的内容,一个是表现手法。
我感觉我最后能让皇艺不直接给我拒信,而是选择给我转到研究型硕士,一定是对我的作品集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我其实在递交的时候特别担心他们因为申请人太多而看的很随意,其实并不是。
我觉得最后还是我作品集的内容方面吸引了皇艺的教授们,大家在准备自己作品集的时候一定一定要用心,一个好的作品集其实就是一个教授对你的一场面试,都能看得出来的,闲暇时候一定要围绕着作品集主题多进行一些思考:问问自己能不能再有意思一点?再让设计直击事物本质一点?
作图固然是重要的,同时一定不能忘了对作品的深化,老师的帮助是一方面,再一方面就是要加入属于你自己的独特的思想,这种独一无二感是最吸引人的。
感谢叶同学的分享
希望大家都能不负努力拿到心目中的offer!
声明: 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