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朋友圈转发的“锦鲤抽奖”是骗局,已有人被骗!
最近,“锦鲤”一词被不少人视为幸运的象征,殊不知它还有可能是信息泄露的罪魁祸首。10月21日,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提醒,参与此类抽奖活动时,如果涉及填写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个人隐私要慎重。
据乌鲁木齐市反诈骗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前阵子“最强锦鲤”的活动也十分吸睛,瞬间引爆微信朋友圈。“锦鲤”的奖品内容包含了知名商场与商家的购物券、餐饮套餐等,让人看了有遏制不住转发的冲动。
然而,当有网友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联系活动方提供的商家名单询问此事时,很多商家却表示非常蒙圈,称自己从没有参加过这个活动啊,有的商家甚至毫不知情、一头雾水。
“目前大多数微信上的‘锦鲤抽奖’活动,参与方式都是点击公号提供的链接,然后填写一些个人信息,如微信号、手机号码、截图等,这意味着只要参与了活动,就有个人信息泄露的危险。”市反诈骗中心工作人员表示。
市反诈骗中心提醒市民一定要提高警惕。在参与这类抽奖活动时,转发前应先看清发布抽奖的账号,并且查看它以前发的内容,当心抽奖不实,只是别人用来吸粉的手段,如果涉及填写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个人隐私更要慎重。同时,倘若被通知中奖,领奖时注意不要泄露自己的重要信息,如果抽奖方要求领奖前先缴纳一定的“手续费”,警惕落入骗局。
与其同时,真正发起“锦鲤抽奖”的平台,建议公开商家合作的详细信息及联络方式,最好对活动方案进行公证、备案,以确抽奖保活动真实可信。
自己梦想着当“独宠的锦鲤”,或许已经成为“待宰的羔羊”。对于类似活动,广大公众需提高防范意识,不能盲目参与、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当然,类似“锦鲤骗局”已经涉嫌违法,有关部门也应密切关注,依法予以查处,防止“无良商家”借机浑水摸鱼。
警方提示,对于各种骗局,其实总结起来就三点:
一是不轻易相信。面对各种“幸运”别激动,仔细核实清楚是否确有其事,根据种种案例显示,“馅饼”往往是陷阱。
二是不透露个人信息。如果涉及相关部门,可以拨打官方公布的热线电话进行核对,不随意给不明人员汇款,凡是涉及钱物的问题,多留个心眼,保护好自身的财物安全。
三是不随意点链接、登网站、回短信、下软件。随着科技的进步,网上交易越来越多,诈骗手段也越来越隐蔽,打开链接、登录网址、回复短信、下载软件都可能感染病毒,威胁网银安全。因此,在涉及此类操作时,要提高警惕。
声明: 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