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扫盲】河流主要补给类型的重要知识归纳
知名地理科普平台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高考地理专题设计
精心编选综合整理




水循环的意义:
(1)维护全球水量平衡;
(2)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3)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迁移;
(4)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塑造地表形态。
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类型 | 补给季节 | 补给特点 | 主要影响因素 | 我国代表地区 | 径流量季节变化 |
雨水 | 一般夏秋两季为主 | 时间集中 不连续 水量变化大 | 降水量多少 降水季节分配 降水年际变化 | 普遍,尤以 东部季风区 最典型 | |
季节性积雪 融水 | 春季 | 时间性 连续性 水量稳定 | 气温高低 积雪量多少 地形状况 | 东北 地区 | |
永久性冰雪 融水 | 夏季为主 | 时间性 明显季节 变化 水量稳定 | 太阳辐射 气温变化 积雪冰川储量 | 西北 和 青藏 地区 | |
湖泊水 | 全年 | 较稳定 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 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和水位 湖泊水量大小 | 普遍 | |
地下水 | 全年 | 稳定 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 补给区降水量 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关系 | 普遍 |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或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或潜水则补给河流。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弱河流洪峰。人工湖泊——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的作用。
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人类活动 | 流量和水位变化 | 含沙量变化 |
破坏植被 | 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 增加 |
植树种草 | 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 | 减少 |
硬化城市路面 | 增加地面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 |
铺设渗水砖 | 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使河流水位平缓 | |
修建水库 | 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下游水位平稳 | 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 |
围湖造田 | 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
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判断地理环境特征的方法
(1)若河流含沙量大,则说明该河流上游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2)若位于我国季风区的河流有结冰现象,则说明该河流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3)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则说明该河流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区。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通常通过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进行考查,一般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流量,通过曲线图可判断
(1)河流流量大小:取决于降水量或冰雪融化量及流域面积。例如,以大气降水(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一般较大,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一般较小。
(2)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夏雨型、冬雨型)的河流往往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3)汛期出现的时间:例如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大多在春季;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雨季,可能是夏季,可能是冬季,也可能年内降水均匀,无明显的汛期。
(4)有无断流:一般以大气降水、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不会出现断流的情况。内流河断流往往由气温低,冰雪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5)曲线变化和缓:可能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如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还可能是水库的调节。
声明: 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