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85岁的泰斗依然战斗在一线,你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奋进
85岁高龄的老人应该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有人说:“儿孙满堂,看着满屋的孩子就是最大的幸福,安享天年。”
还有人说:“有爱人的陪伴,相互搀扶,一起迎接那最后的归宿,就是人生最大的圆满。”
而我对自己的老年规划却是像摩西奶奶那样,回归田园,种种蔬菜,养养鸡鸭,读读书,写写文章,画几幅画,山清水秀,现实安稳,岁月静好。
但是当我看到冯老精神抖擞地站在讲台上给大家讲课时,我为自己的老年规划感到内疚。
在这一个月时间内,我听了冯老的两场讲座,每次坐在台下,静静地听着85岁高龄的冯老掷地有声地向大家讲课都深受感染。
他说,胎婴幼儿是宇宙间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发展最迅速、最神奇、最有能量的小精灵,人类要重新认识胎婴儿,数千年来人们对孩子的认识大都是错误的,早教是‘根系教育’论,‘基本素质’教育论,而非‘基础教育论’,‘要在婴幼儿身心承受的范围内,极大地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冯老还认为早期教育绝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传授式”教育,而是给孩子提供“全面发展、充分发展,有个性特长发展”的环境熏陶和榜样诱导。
他还引用美国人类潜能开发研究所所长格仑多曼的话说,早期教育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带来壮丽变化而又文质彬彬的革命。这场带来壮丽变化而又文质彬彬的革命中,没有战争,没有破坏,没有仇恨,不用挨饿,不用流血,也没有死亡,唯有两个敌手:其一是旧的传统观念,其二是育儿现状。

除此以外,冯老还振臂高呼我们要培养出大批的快乐爸妈、智慧爸妈、事业爸妈、专家爸妈、天使爸妈,还能按规则赚钱,成就一大批朋友多又财富多的爸妈。等那一天到来时,我们的孩子就幸福了,人类就有大未来了。讲到这么美好的人类愿景时,冯老脸上露出了孩童般的笑容……
如果你只是被台上的冯老深深地鼓舞着,那么台下的冯老以及41年早教之路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更是让你的内心不能自已。
在南昌见面会的下午,冯老弟子李全红老师声泪俱下地这样向大家分享:冯老这些年为了给大家讲课,曾从卧铺上摔了下来;为了用文字记录下他41年研究出的理论体系,为了把这笔宝贵的财富带给更多人,他常常熬夜写文字,结果导致他的一只眼失明了。
听到李老师的分享,眼泪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真的很难想象到底是什么样的精神让冯老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一直走到今天。
我其实知道,因为孩子,因为那颗爱孩子的心。冯老曾在微信上跟我说:“只要一想到那些孩子们,我就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只要一站在舞台上,我就精神焕发,什么毛病都没有了。”
所以,李全红老师总结说:“一上讲台就忘了一切,讲课是对冯老最好的保养。”
我与冯老结识于网络,得益于李全红老师。记得那一天,李全红老师突然加我,说是冯德全教授看到我发的文章了,想认识我。
当时看到这句话时,我的小心脏扑通扑通地跳了起来。在出版业摸爬滚打这些年,我虽然没有听过冯老讲课,但看过他的书,大概了解他在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教育界的泰斗。
所以,我当时问出的第一句话是:“李老师,您说的那位是冯德全教授早教之父吗?”
李老师给了我一个肯定的回答,然后把冯老的微信号推送给我,我加了冯老微信,小心翼翼地发出问候语:“冯老,您好!”
在与冯老的交流过程中,我慢慢感受到他的和蔼可亲,情不自禁地就把自己创业的困惑向他诉说了:自己想发挥妈妈养育孩子的价值,自己想给全职妈妈带去一份收入。可我这个想法却被很多人认为脑子出了问题,公司都重用有能力的人才,而我却要去扶持那些弱势群体。
与很多人不一样的是,冯老没有给我泼冷水,而是给我讲了他41年教育之路的艰辛,甚至四次被打压。
听了冯老的讲述,我的心里一下有了力量,跟冯老比起来,我刚开始面临的这点挫折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在那一刻,跟冯老的相识就像黑暗中遇见了一盏灯,虽然灯光微弱,却为我照亮了前进的方向。
因为有网上的交流,无论冯老在南京开讲,还是在南昌开讲,我都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坐在台下静静地听冯老铿锵有力地讲课,听的是理论知识,吸取的是一种精神。


■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冯老年迈的身影、宏亮的呼声所散发出的精神鼓舞着我们后辈奋勇前进,向冯老致敬!
文章音频 | 小米妈妈
插图排版 | 瀚瀚妈妈
声明: 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