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期中考试后,孩子其实需要得到的是家长的认可

“排名靠后,这说明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啊!”
“光有提升空间有什么用啊?没有实际行动,说再多都白搭。”
上周五,在回家的地铁上,听到一对母子的对话,看到母子俩都怒气冲冲的样子,我忍不住搭腔道:
“对啊,孩子说得没错啊,排名靠后说明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啊!”
“他就是说得好听,盲目乐观,心态好!”那位妈妈戴着眼镜,努力放缓语气给予我回应。
“还有什么比心态好更重要的呢,心态决定命运,好心态每一天都用得上,而所学的知识能运用才能为生活服务,不能运用,反而还容易导致脑子生锈。就像现在的大学生,如果他所学的专业正好找到对口的工作,那还好,刚好可以运用。但我们现在有多少人的工作与专业对口?”
“谢谢你啊,这位姐姐!我觉得你很适合当老师!”我刚说完,那孩子就这样感谢道。
在孩子向我感谢时,那位妈妈露出了诧异的神情,她大概没想到孩子会这么诚心地向一个陌生人表达感谢。
“叫我阿姨,我家孩子已经快七岁了!”我很不好意思地笑着回应。
“真看不出来啊,不过,我觉得你说得挺有道理的。”那位妈妈扶了扶眼镜,有些不好意思地回应道。
“我觉得孩子这么大了,有自尊心,作为父母应该学会去认可孩子,在给予肯定的基础上,再跟孩子一起探讨如何提升。这样给了孩子尊重,我觉得孩子自己就会去想怎么更好地提升自己。如果我们总是反驳孩子,那他就会跟我们处于对立状态,自动屏蔽我们给出的建议。所以,无论我们怎么说,他都听不见。”
“他就是这样!”妈妈这句话一说出口,那个半大小伙子也忍不住笑了。正准备继续探讨时,我们都到站了,只好挥手说再见。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领悟,其实也来源于小龙期中考试后的交流。上周四开完家长会后,我拿着试卷地喜滋滋地跟他说:“你这两道题错得有多冤,你就把两个B写反了,不然,你也可以考100分。”
“妈妈,我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了!”小龙丝毫没有表现出我想象中的样子来,而是有些无奈地回答道。
看到他有些无奈的表情,我其实是有点失望。在我看来,他应该立即凑过来,急忙问:“哪两题错了,又怎么把B写反了?”好像这才是一个好学生面对考卷应该有的态度。
要知道我上学时,拿到试卷的第一时间就是看哪些题做错了,赶紧寻找正确答案。可是,我忘记了,一是我当时已经比较大了,基本上是上初中时的表现,二是我当时能上学已实属不易,所以,特别珍惜这种读书的机会。
我正想说:“考试就是检验你平时学得怎么样啊,你这些题做错了,就说明你的基础掌握不牢啊!”不过,话到嘴边,我又咽了回去,因为我感觉到了他无奈表情背后所蕴藏的意义,所以,就赶紧转换语气说:“对啊,你确实进步很大,老师也一再表扬你进步很大啊!咱们现在只是来看看哪里错了,吸取教训,下次才能考得更好嘛!”
听我这么一说,小龙立即凑过来拿起试卷边看边说:“我看看哪两个‘B’写反了?”看了一会儿自言自语地说:“还真是写反了,我怎么就没发现呢,前面都写对了,后面怎么写反了?”
见他有反省的意识了,我赶紧安慰说:“很正常啊,你没有学字母啊,所以,没记牢。以后学习了,就不会错了。”说完后,我们又把数学、语文检查了一遍,找了找没做对的原因。
考试其实是对孩子平时学习的一种考验,无论考得好还是不好,孩子都付出了努力,每天早上迎着朝阳上学,每天下午迎着夕阳回家,回到家又得端端正正地完成家庭作业。
这都是孩子的付出,只是付出与收获是否成正比就另当别论。但是,无论什么样的收获,他的付出都理应获得家长的认可与肯定。
只是我们无数家长都以高分为标准,在面对孩子成绩时失去了理智,甚至引发了情绪。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内心需求,更忘记了孩子为学习知识所付出的努力,所以,不由自主地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像上面那位妈妈一样,面对孩子表达出的诉求,我们更多的是反驳,是指责,言语中还带有一些挖苦的感觉,甚至恨铁不成钢。
就拿我自己来说,平心而论,对一个基本零基础上小学的孩子来说,数学96、语文96、英语94,完全超出了我们预想的分数。但在拿到试卷的那一刻,我忘记了去肯定他的进步,忘记了去肯定他所付出的努力,而是忙着让他查漏补缺,忙着帮他进一步提升。
也许在他看来,妈妈回到家应该满心欢喜地告诉他:“宝贝,今天老师夸你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你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妈妈今天开家长会很开心。”可是,他听到的却是他因为马虎而丢掉的分数,所以,他弱弱地说一句“妈妈,我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了”,这句话看似向我强调他的进步,实际上是在告诉我,妈妈你怎么那么不知足啊,你的要求过分了啊。
值得庆幸的是,我及时洞察了他当时的言语与表情所表达出的意义,及时给予了肯定,我们才能共同去面对那些做错的题,才有共同提升的机会。否则,我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甚至觉得我得寸进尺。
孩子的世界总是那么敏锐,当你的言语或者行为表现,不符合他的心意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抵触。当孩子内心有抵触情绪时,即使我们是为孩子好,想帮孩子提升,孩子也会觉得你把成绩看得比他重要。
面对考试,父母、老师与孩子其实是并肩作战的战友,而不是敌我关系。我们在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绩时,更应该给予孩子认可,去肯定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再谈成绩和提升。
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学霸,就像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结出饱满的稻谷。孩子只要平时努力学习,对于结果则应该顺其自然,无论是哪一种结果,我们都收获了一个懂得付出努力的孩子。
所以,对学习这件事,我们更应该去肯定孩子的付出,给予他认可,给予他肯定,给予他辅助。播种与收获从不在同一个季节,也许孩子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总有一天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对于家长来说,不要急功近利,因为我们要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只有这样,他才有动力勇往直前。
文章音频 | 朵朵妈妈
插图排版 | 瀚瀚妈妈
声明: 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