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学生面试被淘汰?!只因这个简单的道理!
当你选择出国留学时,就应该清楚,这条路并不是轻松的,它能来带了的压力并不比应试教育少。
在我们看来成绩非常优良,一定能考取名校的学生,却最终与名校失之交臂。原因竟是我们都懂得的道理:知己知彼。
知 己
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便是“知己”不够,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给面试官留下的印象就是: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
美国的价值观是“Follow your heart, be yourself”,你不是向学校展示完美的自己,而是『独特』的自己。
作为面试官,看到学生有自己个性特点,对待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不论对错,同时希望学生有着自己动人的故事,而不是给招生官大量的形容词,或者把自己简历上的“光辉事迹”再说一次。招生官希望学生能诚实地看待自己,而不是一味地强调自己多牛逼。
举个例子:
比如说,一位报医学专业的学生,当面试官问到为什么想当医生?
有许多人的回答是:服务人民、对医学感兴趣、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可以治病等等。
这样的回答太过笼统,对于招生官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知 彼
对中国学生和家长,“排名”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因为排名可以给我们“量化”的感觉。通过看排名来确定自己要不要申请某个学校,在中国是很普遍的情况。
在面试时,如果在回答Why School时,只说“排名高”那是绝对不可以的。你需要经过认真调研去确认这个学校真的适合我吗?学校大小、地理位置是否跟我的性格和需求匹配?
简言之,你需要回答“Why Fit&Match”。
同样的,当招生官问『宾大校园里,哪些课程、项目、活动让你感到有兴趣?』和『你未来有什么打算?』时,很多学生都会说自己想上某教授的课,想加入某社团,甚至有人说要学习时间管理。
这些都不是很好的答案。因为招生官想要看到的是一个学生是否能融入校园,并为课堂和校园生活带来丰富的色彩(Fit&Match)。
关于知彼,不仅指学校,还包括尽可能了解将要面试你的人。
最后小编建议学生以及家长们:
一定要有这个意识:学校希望找到的是有能力影响学校、改变周围的人,而不是会被环境所影响改变的人。这两种人的区别就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区别。如果你是招生官,你会选择哪一类呢?
台上一分钟,台下一年功。想在面试当下对这些问题作出很有质量的回答,在平时积累和面试培训时就要有意识的去准备。
声明: 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