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马云:课堂只能学到知识,生活才能收获智慧

10月15日,马云在2019《福布斯》全球CEO大会上称:课堂中只能学到知识,永远收获不了智慧,只有生活才能获得它。
有人留言说:“马云就是一位在生活中工作中不断努力学习磨砺自己的智者。”
还有的说:“课堂上的一些知识不就是从生活中积累出来的智慧吗”?
也有很多人戏称这是“马云思想”
……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即删)
理解马云这句“课堂只能学到知识,生活才能收获智慧”,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什么是生活?关于生活,陶行知这样解释道:“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息的就是生活。譬如一粒种籽一样,它能在不见不闻的地方而发芽开花。”
陶行知这句话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在不见不闻的地方茁壮成长就是生活,在茁壮成长的过程中,比如,孩子体验生活“酸甜苦辣咸”五味,战胜生活挫折,孩子就收获了智慧。
然而,无数家长却活成了“直升机式父母”,把生活与教育进行了分离,生活是生活,教育是教育。他们认为,自己负责孩子的全部生活,孩子只要一遇到问题,自己就立即降落,为孩子解决一切问题,而教育是老师的事,自己只负责把孩子送去学校,让老师教他学知识,学文化,孩子只要学习好,考出好成绩,考入好大学就可以了。
于是“只要好好学习,什么都不用做”这句“名言”就成了无数父母的口头禅。纵观我们这个社会,学历高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动手能力差,甚至成为“生活的的弱者,社会的低能儿”的人也越来越多。
从44岁海归博士到16岁就成为博士的高材生,这一桩桩令人心酸事件的背后,无不说明这一情况。
记得看到一则令人哭笑不得的消息:有一天,某企业的主管接到一个电话,对方问:“贵公司是不是正在招人?”
主管很坦然地回答:“是的,你如果要应聘的话,先发简历过来。”
但对方却回答说:“不是我,是我的孩子,他今年正好毕业。”
主管说:“那你把他的简历投到公司。”对方又问了一些关于食宿方面的问题,感觉还可以,便请主管关照一下。结果,主管看都没看简历就把这个人给否定了。
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早已到了自食其力的年龄,并且是最应该接受社会考验的时期,但他的妈妈却急匆匆地帮他投简历,找工作。这种从小事事被包办的孩子,拿什么来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又拿什么来应对生活中的难题?主管从他妈妈这种“包办”行为中,就认定了这一定是一个“高学历低能”的人,所以,简历自然就不用看了。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就是在生活中才可求到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的,虽然书也是求知的一种工具,但生活中随处都是工具,都是教育。一个人有整个的生活才可得整个的教育。
陶行知的理念跟马云的说法不谋而合,书只是求知的一种工具,而目前的大多数学校教给孩子的是知识,即课堂上只能学到知识。
虽然说“知识改变命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一点,在课堂上学来的知识也要活学活用才能转化为智慧,才能为生活所服务,甚至创造出更美的生活。
相反,学来的知识不进行输出,一直储存在大脑里,结果大脑就像一根生锈的水管,被锈堵住了,无法进行流通。所以,很多人学的知识反而让他更加焦虑,更加不知所措。因为他们知道却做不到,无法达到知行合一,整天在矛盾与纠结中郁郁不得志。
很不幸的是,现在无数孩子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光学不用,或者说根本没有用武之地,因为父母在生活中替他做了所有的事,他既不需要动手,又不需要动脑,活成了一个活脱脱的“低能儿”,一遇到问题,不是逃避,就是让父母来解决,最后成了实实在在的”啃老族”。
作为“啃老族”的父母往往又苦不堪言,一手把自己的血汗钱给孩子,一手又抱怨指责孩子“怎么就这么没出息”,然后又跟其他孩子攀比“谁家孩子找了多么好的工作,买了多大气派的房子、车子,取得了多少的成就”,“刀子嘴,豆腐心,句句伤人心”,无数孩子的心默默地滴血,有些人甚至出现过激的举动,一如那个“把1岁孩子扔下楼”的男人。
毫无疑问,这些人过得如此狼狈,就是因为他们缺乏了生活的历练,没有生活,教育就无从谈起。因为让人成长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这就是马云所说的,生活才能收获智慧。
无论是马云,还是文豪中的二月河,他们都是在生活中历经千辛万苦,遇到常人一生都遇不到的问题,解决了常人想都不敢想的难题,让智慧的火花在他们的大脑中迸发,让他们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佼佼者。
陶行知还认为:“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的就不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这也在告诉我们,生活和教育本就是一个结合体,在脱离教育的情况下,生活是没有智慧的,如果脱离了生活,教育是不完整的。
所以,请放开你的双手,把孩子交给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按照他自身规律长成他自己的样子,在生活中获得智慧,在生活中历练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文章音频 | 小米妈妈
插图排版 | 瀚瀚妈妈
声明: 本文内容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新评论